20060907 顯宮里污染自救會、台南社大、主婦聯盟、綠色陣線極大學生一行15人,受邀參加日本熊本水俁市『水銀污染』50週年國際環境會議論壇,與會來自:加拿大、泰國、越南、中國、南非、馬來西亞.....等等國家,分享自己在在地污染現況、整治現況與問題。
20060907-0912 六天的參訪,對剛污染真相大白的中石化台鹼安順場戴奧辛污染案,是一次很紮實的交流。
20060907 日本水銀中毒公害事件(水俣病)50 週年 影像分享↓
熊本學園大學 宮北隆志 教授、花田昌宣教授 |
鄭益明老師(前左三)、自救會會長林吉進(後左三) |
20060912各國交流結束大合影 |
水俣資料館,有很詳細的污染使策展 |
吳君婷律師(左)、東吳法律系蘇老師,與水俣受害者交流 |
污染公司 窒素公司 |
田野參訪 |
越南NGO代表 |
我們臺灣團隊 |
相隔 八年,2014-7-18 我們在臺灣台南污染地,交換污染整治和社會醫療照顧現況。
20140718 熊本學園大學師生一行13位,在鹿耳門展開二天田野的交流。
熊學園 田野訪談 --- 6 參觀安順廠污染場址與在地居民訪談
日 本
水俁病(日語:水俣病),為公害病的一種,成因為汞中毒。
1956年左右於熊本縣水俁市附近發生,經確認後依地得名。不久,於新潟縣發現的新公害病亦稱為水俁病。其區別為:前者稱熊本水俁病;後者則為第二水俁病或新潟水俁病。
以上兩種水俁病,與痛痛病、四日市哮喘並列為日本四大公害病。
1950年,有大量的海魚成群在水俁灣海面游泳,任人網捕,海面上常見死魚、海鳥屍體,水俁市的漁獲量開始銳減。
1952年,水俁當地許多貓隻出現不尋常現象,走路顛顛跌跌,甚至發足狂奔,當地居民稱「跳舞病」,
1953年1月有貓發瘋跳海自殺,但當時尚未引起注意,一年內,投海自殺的貓總數達五萬多隻。接著,狗、豬也發生了類似的發瘋情形。
1956年4月21日,人類亦被確認發生同樣的症例,來自入江村的小女孩田中靜子成為第一位患病者,被送至窒素公司(チッソ株式会社,「窒素」是指氮)附屬醫院,病況急速惡化,一個月後雙眼失明,全身性痙攣,不久死亡。死者二歲的妹妹也罹患相同的病症,不久又發現許多村民都有問題。這些人開始只是口齒不清,走路不穩,最後高聲大叫而死。細川認為事態嚴重,向官方提出正式報告。當中的患者多為漁民家庭出身,
1956年8月日本學者發現水俁灣海水中有污染物質,研究人員偵察的矛頭指向窒素公司。這種怪病被稱為「水俁奇病」。此事造成水俁近海魚貝類市場價值一落千丈,水俁居民由於陷入貧困,反而大量食用有毒的魚貝,使得災情擴大。鎮有4萬居民,先後有1萬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種病狀。
1957年8月水俁病患者家庭互助會成立。
1959年,熊本大學醫學部水俁病研究班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水俁病原因為當地窒素工場所排出的有機水銀,1932至1966年間有數百噸的汞被排入水俁灣。
1959年底,漁民開始向窒素公司進行示威抗議。
1960年正式將「甲基汞中毒」所引起的工業公害病,定名為「水俁病」。然而,新日本窒素肥料立即否認此說,窒素公司認為:它只用金屬汞,不用甲基汞,因此,不可能是水俁病的來源。工廠不但沒有停止排放污水,還企圖掩蓋真相,阻撓相關的調查研究,甚至買通打手,以暴力嚇阻。美國攝影師尤金·史密斯被日本窒素公司所雇的暴民打成殘廢。對事件處理相當消極。
1966年新潟又爆發水俁病,史稱「第二水俁病」,這次的禍首昭和電工仍企圖逃避責任,但新潟市民對昭和公司不負責任的態度極為不滿,展開激烈的示威抗爭。
1967年新潟市民正式向法院提出控訴。纏訟數年之後,
1971年法院終於做成判決,昭和公司敗訴,要負賠償責任,新潟的受害者又主動與水俁市的苦主聯手向法院控告窒素公司。1973年,法院判決窒素公司必須立即付出相當於3200萬美元的賠償金,被認確為水俁病的患者,可從政府及新日本窒素肥料取得相關醫療費用。兩年內窒素公司一共賠出了八仟萬美元。由於病情認定是由政府處理,也產生是否涉入政治的疑問及批判。
日本政府於1968年左右乃確認兩者之間的關係,但這樣的遲誤已造成災害擴大。
該事件被認為是一起重大的工業災難。1997年10月,由官方所認定的受害者高達12,615人,當中有1,246人已死亡。
水俁病發生區域
- 1956年 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周邊(八代海沿岸)。
- 1964年 日本新潟縣阿賀野川流域以外 - 河流上流的乙醛工場排出未經處理佁有有機汞化物的廢水引起。
- 1980年代 中國黑龍江省松花江 -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污染了河流,導致大範圍的漁民水銀中毒。
- 1990年代 南美洲亞馬遜河 - 當地金礦山開採時所流出的有機水銀所致。
臺 灣
中石化安順廠污染案,又稱為台鹼安順廠污染案,是一件發生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顯宮里、鹿耳里區內的土壤污染事件。
台鹼安順廠是1942年(昭和17年)日治時期由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強租民地所興建的工廠,生產燒鹼、鹽酸和液態氯,亦製造日本海軍零式戰鬥機所使用的溴氣管以供太平洋戰爭所需。
二次大戰結束(臺灣光復)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更名為「台灣鹼業公司(簡稱台鹼)台南廠」,
1946年開工生產,1951年更名為「台灣鹼業公司安順廠」。
1964年,台鹼安順廠試製成功五氯酚鈉,
1969年實施五氯酚增產計畫,並興建日產四公噸的五氯酚鈉工廠,產品以外銷日本為主。
1982年6月,經濟部下令裁撤台鹼公司,台鹼安順廠關廠,並與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合併,該廠名改為「中石化安順廠」,關廠後封存了近5000噸五氯酚於廠區內。
由於當年安順廠利用水銀電解法電解食鹽水以製造鹼氯,經由污泥及廢水排放,造成鹿耳門附近地區的底泥受到具有毒性的汞污染。除此之外,製造農藥、除草劑及木材防腐劑之五氯酚鈉時會產生戴奧辛,廠區存放的五氯酚鈉長期受到雨水沖刷,使得廠區之土壤及地下水遭到五氯酚及戴奧辛污染。
由於中石化安順廠之污染物性質複雜,同時存在有戴奧辛及汞二種不同污染物,整治技術難度高,需採多重技術處理;且因為廠址受污染面積大,造成整治土壤量龐大,而中石化安順廠又是國內唯一整治場址範圍含帶有水域底泥污染之場址,整體廠區內所需設置之整治設備規模是國內前所未有。
2001年,臺南市政府環保局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公告台鹼安順廠為污染管制區,接著行政院環保署於2002年公告為污染整治場址。
2002年1月,中石化將戴奧辛與五氯酚高污染土方挖除移至封閉式鋼筋水泥暫時儲存槽中。
2012年11月4日啟用由美國引進之海水池底泥疏浚船,以國外底泥濕挖技術,首開國內先例進行海水池底泥整治工程。
2013年2月,中石化整治場址已完成草叢區、樹林區、單一植被區及鹼氯工廠區之污染移除工作,驗證通過面積為13.51公頃,污染移除面積達36.4%。
濕處理整治技術已完成實廠試運轉,污染土壤以濕處理技術持續處理中,熱脫附實廠計畫亦於2012年11月26日審查通過。
2011年,中石化安順廠耗資約新台幣二千萬元進行整治後的改造,保留廠區內原有排水渠道、紅樹林濕地等植物生態、水道及化學工場建物遺址,闢建成一處環境教育園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